青春

眼意心期卒未休,暗中终拟约秦楼。
光阴负我难相遇,情绪牵人不自由。
遥夜定嫌香蔽膝,闷时应弄玉搔头。
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

译文及注释

眼意心期卒(zú)未休,暗中终拟约秦楼。
两个人心意相通,最终也没有断了情思,私下里约定在闺房相见。
眼意心期:形容双方愿望一致,精神互相沟通。卒:终了。秦楼:指代烟花之地,但在诗词中一般指良家女子的闺楼。

光阴负我难相遇,情绪牵人不自由。
可是造化弄人我们没有相遇,心情不自觉地忧郁起来。

遥夜定嫌香蔽(bì)膝,闷时应弄玉搔头。
在漫长的夜晚里,肯定对蔽膝的香气不满,烦闷的时候只该拨弄头上的玉簪。
遥夜:长夜。嫌:不满。蔽膝:围于衣服前面的大巾,用以蔽护膝盖。玉搔头:即玉簪。

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
樱桃树上的花谢了的时候梨花又开了,这个时节两个人各自肝肠寸断,无处排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两个人心意相通,最终也没有断了情思,私下里约定在闺房相见。
可是造化弄人我们没有相遇,心情不自觉地忧郁起来。
在漫长的夜晚里,肯定对蔽膝的香气不满,烦闷的时候只该拨弄头上的玉簪。
樱桃树上的花谢了的时候梨花又开了,这个时节两个人各自肝肠寸断,无处排解。

注释
眼意心期:形容双方愿望一致,精神互相沟通。
卒:终了。
秦楼:指代烟花之地,但在诗词中一般指良家女子的闺楼。
遥夜:长夜。
嫌:不满。
蔽膝:围于衣服前面的大巾,用以蔽护膝盖。
玉搔头:即玉簪。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段青春时期隐秘而苦涩的暗恋,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求而不得的惆怅。

前两句"眼意心期卒未休,暗中终拟约秦楼"直白地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渴望:明明和对方眉目传情、心意相通,却始终不敢公开表白,只能在心里偷偷计划着约会。"秦楼"是古代约会场所的代称,这里暗示着对亲密关系的向往。

中间四句用非常生活化的比喻描写相思之苦:时间辜负了期待,两人总是错过;情绪像无形的锁链让人身不由己。漫漫长夜里,对方可能正嫌弃衣物的香气太浓(暗示精心打扮却无人欣赏);烦闷时无聊地把玩发簪(展现坐立不安的情态)。这些细节让抽象的思念变得具体可感。

最后两句"樱桃花谢梨花发"用花开花落象征时光流逝,而"肠断青春两处愁"点明主旨:两个年轻人各自怀着不能言说的心事,在最美的年华里彼此错过。这种"双向暗恋却无人捅破窗户纸"的遗憾,正是青春特有的甜蜜与疼痛。

全诗妙在把青春期那种欲说还休的悸动、患得患失的焦虑,通过日常细节自然流露,没有华丽辞藻却格外真实动人。即使穿越千年,这种"我喜欢你却不敢说"的纠结依然能让现代人产生共鸣。

韩偓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