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 其二

出山愁易入山难,当局何如局外闲。
拂袖恐伤明主意,作书惟许后人看。
竿无巧饵鱼空羡,匣有遗珠雀敢弹。
薪胆未成今日事,终宵频起涕阑干。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内心的矛盾和无奈,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句“出山愁易入山难”,意思是离开世俗生活容易,但要重新回到这种生活却很难。这里的“山”象征着隐逸的生活,而“出山”则意味着重新面对现实。诗人可能觉得,回归现实后,面对种种压力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远比隐居生活要困难得多。

接下来的“当局何如局外闲”,诗人通过对比“当局”和“局外”来表达一种旁观者的心态。意思是说,身处其中的人(当局)往往被各种事务牵绊,无法像局外人那样悠闲自在。这句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甚至有些想要逃离的意味。

“拂袖恐伤明主意,作书惟许后人看”这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谨慎和无奈。他害怕自己的言行会得罪当权者(明主),所以选择保持沉默,只通过写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希望后人能够理解他的心意。

“竿无巧饵鱼空羡,匣有遗珠雀敢弹”这两句运用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处境。第一句意思是,没有好的诱饵(巧饵),鱼(象征机遇或成功)就不会上钩,暗示诗人觉得自己缺乏机会或资源。第二句则说,匣子里有珍贵的珍珠(遗珠),但麻雀不敢去触碰,象征诗人虽有才华,却不敢轻易展示,害怕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最后两句“薪胆未成今日事,终宵频起涕阑干”,诗人用“薪胆”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虽然有心努力,但未能实现目标。他整夜辗转反侧,泪流满面,内心充满了失望和痛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复杂情感。它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情感真挚,发人深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