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韦城李少府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译文及注释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hòu)春。
送别客人南昌县尉,路旁驿亭拜别贵宾时,正是春天。
南昌:今江西南昌市,古曾设南昌县。南昌尉:即南昌县尉。离亭:路旁驿亭。西:古代宾主相见,以西为尊。主东而宾西。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美丽野花尽收眼底,林中鸟鸣犹感清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jīn)
告别县城踏上回乡路,归车走向白马津。
青门:泛指城门。轩:车的通称。白马津:今河南滑县北。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知己挚友不分远近,相隔万里如同邻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送别客人南昌县尉,路旁驿亭拜别贵宾时,正是春天。
美丽野花尽收眼底,林中鸟鸣犹感清新。
告别县城踏上回乡路,归车走向白马津。
知己挚友不分远近,相隔万里如同邻居。

注释
少府:县尉的别称。县令称明府,县尉职位低于县令,故称少府。
南昌:今江西南昌市,古曾设南昌县。南昌尉:即南昌县尉。
离亭:路旁驿亭。西:古代宾主相见,以西为尊。主东而宾西。
青门:泛指城门。
轩:车的通称。白马津:今河南滑县北。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写的,讲的是送别朋友时的感受和情感。诗中,诗人在南昌的一个亭子里送别一位叫李少府的朋友。他们分别时正值春天,野花盛开,鸟儿在林中欢快地鸣叫。诗人看着这些景象,心里却充满了离别的愁绪。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时间:在南昌的一个亭子里,春天的时候。接下来两句写到诗人看着野花快要凋谢,听着林中的鸟鸣,这些自然景象让他感到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无奈。

诗的第五、六句提到了送别时的酒和朋友的归途。诗人在青门路上为朋友斟满离别酒,而朋友则要骑马渡过白马津回家。这两句既描绘了送别的场景,也暗示了朋友即将踏上归途。

最后两句是诗的精华,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诗人说,真正的朋友不会因为距离的远近而改变感情,即使相隔万里,也依然像邻居一样亲近。这种感情超越了物理距离,是心灵上的相通。

整首诗通过描绘送别的场景和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诗人用平实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友情的温暖和离别的惆怅。这种情感是跨越时空的,即使今天的读者也能从中找到共鸣。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