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寄胡献雅

野寺寻诗,瓷都教画,吾宗别样风流。
千里传笺,殷勤佳句相酬。
郑虔三绝应难匹,记秋荷、凫雁生绡。
更老梅,霜鹘精神,誉满他洲。
廿年不见添华发,叹伤离念远,楚尾吴头。
久滞燕云,何时重返园邱。
相逢一醉倾肝膈,话沧桑、泪洒西州。
约群贤,结社匡山,招鹤盟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高阳台·寄胡献雅》是一封用诗词写成的深情书信,字里行间都是对老友胡献雅的思念和邀约。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上片:回忆老友的才华 开头用"野寺寻诗,瓷都教画"像放电影一样,带我们看胡献雅的生活剪影——在古寺找灵感写诗,在景德镇教人画画。作者夸这位本家("吾宗")是文艺全才,不仅擅长诗画,画秋荷野鸭能让人感觉绢布都活过来了("凫雁生绡"),画老梅和鹰隼更是精气神十足,名声都传到国外去了。这里用"郑虔三绝"(唐代诗书画全才)作比较,说胡献雅比古人还厉害。

下片:倾诉思念与邀约 二十年没见,想到彼此都长了白发,一个在江西(楚尾),一个在江浙(吴头),作者自己又困在北京("久滞燕云"),特别想回老家团聚。他想象重逢场景:一定要喝个痛快,把这些年的人生故事("话沧桑")伴着眼泪说个够。最后热情邀请:我们召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去庐山建个文艺社团("结社匡山"),每天与鹤鸥为伴,过逍遥日子。

动人之处: 1. 用具体画面代替抽象夸赞:不说"多才多艺",而是展示朋友在寺庙写诗、画活灵活现的荷叶野鸭; 2. 时空穿梭的写法:从二十年前的才华,到现在的白发,再到未来设想的庐山聚会; 3. 真挚的友情:既有"泪洒西州"的深沉,又有"招鹤盟鸥"的洒脱,把知识分子历经沧桑后依然保持赤子之心的情谊写得特别动人。

全词就像一封带着水墨画香气的邀请函,既有对过往的珍惜,又有对未来的期待,让人看到老一辈文人之间那种惺惺相惜的深厚情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