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的是柳树的形象和情感,通过柳树的形象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情感的复杂性。

诗的开头:“高拂危楼低拂尘”,从两个角度描绘了柳树的形象。高处轻拂高楼,低处轻拂地面的尘埃,展现了柳树的柔美和其无处不在的生长状态。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柳树的姿态,也寓意着它在不同环境下的存在感。

接着:“灞桥攀折一何频”,灞桥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诗人在这里提到了柳树在灞桥边的频繁被折取,暗示了人们对于离别的频繁经历和柳树作为离别象征的普遍性。

最后两句:“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诗人反思柳树,认为它实际上并不像人一样有情感,它只是自然的存在,对于人来来往往的分别,柳树只是默默地见证,无法阻止,只能目送。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之间关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柳树的形象反映出了一种人生哲理:自然界中的事物虽然美丽动人,但它们本身并没有情感和意识,人类的情感和经历还是需要自己去感悟和面对的。

裴说

裴说,桂州(今广西桂林)人。唐哀帝天祐三年(906)丙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考官:吏部侍郎薛廷珪。裴说生于乱世,早年窘迫于乱离,奔走于道路。诗句"避乱一身多"引起众人共鸣。自幼勤奋攻读。曾任补阙、礼部员外郎,天祐四年(907),天下大乱,裴见升迁无望,即携眷南下,唐朝灭亡,全家于湖南石首一地约住半年,又因战火波及,再向家乡逃难,不久,于旅途中死去。裴说为诗讲究苦吟炼意,追求新奇,又工书法,以行草知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