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亭 题自画蓟门秋柳图
衰柳空城,羌笛数声,湿了楼台烟雨。
珠箔四垂,客燕迷归,栖老绿阴无主。
弱不禁攀,更愁唱、阳关西去。
凝伫。
剩旧宛歌尘,暗飘金缕。
还记骄马章台,正花拂长堤,麦波随步。
而今莫问,解舞腰肢,凄凉故宫谁妒。
便唤春回,忍再见,倚帘吹絮。
歧路,肠断也,一丝丝苦。
珠箔四垂,客燕迷归,栖老绿阴无主。
弱不禁攀,更愁唱、阳关西去。
凝伫。
剩旧宛歌尘,暗飘金缕。
还记骄马章台,正花拂长堤,麦波随步。
而今莫问,解舞腰肢,凄凉故宫谁妒。
便唤春回,忍再见,倚帘吹絮。
歧路,肠断也,一丝丝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秋天的柳树为引子,描绘了一幅充满哀愁的京城秋景图,暗含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衰败的感慨。
上片写眼前萧瑟景象:枯柳、空城、凄凉的笛声和迷蒙的烟雨,共同构成压抑的氛围。垂落的珠帘、迷失方向的燕子,暗示着人事的迷茫和无助。"弱不禁攀"的柳枝,连折柳送别都显得勉强,更别说唱离别的《阳关曲》了。最后只能呆立凝望,看柳絮像旧时歌舞的尘埃般飘落。
下片转入回忆对比:当年章台路上,骏马奔驰,鲜花拂堤,麦浪随步,一派生机。而如今宫室荒凉,再无人欣赏柳枝的舞姿。即便春天再来,也不忍看柳絮纷飞,因为这只会让人更伤心。最后直抒胸臆: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每一根柳丝都像愁绪般缠绕心头。
全词妙在将柳树人格化,通过它由盛转衰的命运,隐喻朝代更迭的沧桑。最动人的是"一丝丝苦"这个结尾,把无形的愁绪化作有形的柳条,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哀愁。
郑文焯
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