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
睿览八纮外,天文七曜披。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注解

1、宸仪:chén yí ㄔㄣˊ ㄧˊ (宸仪) (1).帝王的仪仗。 南朝 齐 谢朓 《齐雩祭歌》:“宸仪警,王度宣,瞻云汉,望旻天。” (2).帝王的仪容。
2、 睿览:ruì lǎn ㄖㄨㄟˋ ㄌㄢˇ 释义 圣鉴;御览。
3、八纮:【拼音】:bā hóng 【注音】:ㄅㄚ ㄏㄨㄥˊ 详细解释 (1).八方极远之地。

赏析

韦安石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三会寺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登高时的景象和感悟,语言清新自然,充满节日氛围和人生思考。

前四句写重阳节的欢乐场景:重阳节拉开了秋天的序幕,皇帝出行让节日更显隆重。秋风吹拂着菊花,露珠挂在茱萸枝头闪烁。"金风""玉露"的用词华美,把寻常风露写得珍贵动人,烘托出节日的喜庆。

后四句转向哲理思考:皇帝登高远眺,视野直达天地尽头,日月星辰仿佛触手可及。但诗人提醒:站在高处要想到脚下的深渊,居安思危才是智者所为。这里用登高的具体场景,引申出深刻的人生智慧——越是顺境越要保持清醒。

全诗巧妙融合了三个层次:节日氛围的渲染、自然美景的刻画、人生哲理的升华。最精彩的是最后两句,把登高这一普通活动提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既符合应制诗的歌功颂德要求,又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用"临深""居高"的对比,道出了永不过时的处世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