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陂塘 灯花

问青灯、今夕何夕,空闺向人花吐。
愁多翠叶常聚,又禁密珠如语。
秋又暮。
更窗外、萧萧几阵芭蕉雨。
无聊心绪。
怕玉子敲残,金钗拨坠,千里阻鱼素。
凝思处。
绣幕兰膏月午。
微风影摇烟缕。
酒阑背壁垂垂影,似妒江郎仙句。
占屡误。
但冷结闲开,报喜偏难据。
虫声正苦。
伴浅碧轻红,远情深恨,相对共凄楚。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孤独女子在雨夜对着灯花发呆的场景,充满了寂寞与思念的情绪。

上片(前半部分): 开篇用拟人手法,女子对着青灯发问"今晚是什么特别的夜晚",其实是在表达内心的孤独。灯芯结出的灯花(古人认为灯花象征吉兆)在她眼里反而更显寂寞。她用"愁多""无聊心绪"直接说出自己的状态——像被雨水打湿的芭蕉叶一样蔫蔫的,听着窗外秋雨声更觉凄凉。最扎心的是结尾:想写信给远方的人("鱼素"指书信),却连拨弄灯花的力气都没有,暗示连写信的勇气都丧失了。

下片(后半部分): 镜头转到绣花帐幕里,灯油将尽,灯影在风中摇晃。这里用了个典故"江郎仙句"(南朝江淹的才思),说灯花好像在嫉妒诗人的才华,其实是写女子思绪混乱。灯花时明时暗就像她的心情起伏,所谓的"报喜"吉兆根本不可信。最后虫鸣声伴着微弱的灯光,把那种想见不能见的思念("远情深恨")写得特别真实——她和灯花就像两个孤独的灵魂,在雨夜里互相陪伴着难过。

全词妙在把"灯花"这个日常小物写活了:它结花、闪烁、熄灭的过程,就像女子内心戏的实时直播。通篇没用"孤独"二字,但通过雨声、虫鸣、晃动的灯影这些细节,让读者真切感受到闺房里快要溢出来的寂寞。最打动人的是那份"想联系又不敢"的纠结,这种情感穿越千年依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