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章千峰画竹
千峰道人画墨竹,潇湘虚映君山绿。孤舟半夜锦瑟鸣,綵云欲断湘妃哭。
竹枝袅袅青接天,湘南湘北皆春烟。昔年我作上游客,吹箫月下开楼船。
归来不觉成白首,旧日竹枝还在否。兰香两岸鹧鸪啼,亦有游人来载酒。
千峰叟,不独会,题诗亦擅丹青手。雁宕山头千万竿,请君写意凭高阜,貌我同为岁寒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水墨竹图,同时融入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人生感慨。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六句)是画家笔下的竹景:千峰道人画的墨竹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看到洞庭湖畔的君山翠竹。诗人用"孤舟半夜锦瑟鸣"这样富有音乐感的画面,联想到湘妃哭泣的传说,把静态的竹画写出了动态的哀愁美。画中竹枝绵延接天,湘江两岸春雾缭绕,展现出空灵悠远的意境。
第二部分(中间六句)是诗人的回忆:年轻时曾月下乘船吹箫游历此地,如今归来已是白发老人。旧日的竹林是否还在?现在江边依然有游人载酒寻欢,鹧鸪啼鸣,兰香飘散,物是人非的感慨油然而生。
第三部分(最后五句)是对画家的赞美:千峰道人不仅是画家,还是诗人。诗人邀请他在雁荡山的高处画竹,让画中的竹子成为自己"岁寒三友"般的知心伙伴,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全诗巧妙地把绘画、传说、回忆和人生感悟编织在一起,用"竹"串联起艺术之美与生命之思。最动人的是那种时光流逝的淡淡忧伤,以及寻求精神知己的渴望,就像水墨画一样,留白处最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