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答罗季甫教授月夜踏雪(一九七七年十二月)

并州邻朔方,隆冬冱寒乡。
北风劲且烈,短日惟冷光。
层冰坚数丈,壮阴正夺阳。
飞雪俄然至,势如马脱缰。
山河为易色,天地亦茫茫。
万木成琪树,千家尽玉堂。
先生出庭户,曳杖独徬徨。
雪花似解语,成诗忽数章。
六出丰麰麦⑴,载歌民阜康。
河汾天独悭,不见雪飘扬。
无路诉真宰,对月转愁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的是1977年12月的一个冬夜,罗季甫教授在并州(今山西太原)经历了严冬的寒冷与雪景的美丽,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

1. 环境描写:诗的第一句就点明了地点是并州,并且正处于北方。接下来,描述了隆冬时节的严寒,北风猛烈,太阳显得微弱,给人一种寒冷刺骨的感觉。接着,诗人细致描绘了“层冰坚数丈,壮阴正夺阳”,意思是厚厚的冰层冻结了地面,阴寒似乎超过了白天的温暖。这种环境描写为下文的雪景做了铺垫。

2. 雪景描绘:当雪突然降临,如同马脱缰般迅速,让山河都变了颜色,天地一片茫茫。接着,诗人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雪后的景象:树木上挂满了雪花,如同嫁接了冰树,所有的房屋也像是白玉堂,一片银装素裹的美景。

3. 人物活动:罗教授面对这美景,独自走出庭院,拄着拐杖在雪中徘徊。他似乎在思考什么,或许是思考自己所处的困境,或许是思考未来的希望。

4. 情感抒发:雪花似乎能理解人的言语,激发了诗人的灵感,他开始吟诗作答。诗人最后表达了对丰收的祝愿,希望丰饶的麦田带来民众的富足健康。但同时,他也感叹北方大地却少有雪,表达了对自然的无奈和对造物主的祈求。

5. 结句:诗人对着月亮愁肠百转,无法向天诉说内心的困扰和希望,只能对着月亮倾诉心中的愁绪。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