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令·拟花间

眉消睡黄。春凝泪妆。玉屏水暖微香。听蜂儿打窗。
筝尘半妆。绡痕半方。愁心欲诉垂杨。奈飞红正忙。

译文及注释

眉消睡黄。春凝泪妆。玉屏(píng)水暖微香。听蜂儿打窗。
玉屏:玉饰屏风。

筝尘半妆。绡(xiāo)痕半方。愁心欲诉垂杨。奈飞红正忙。
筝:古乐器。飞红:这里指落花。

注释

玉屏:玉饰屏风。
筝:古乐器。
飞红:这里指落花。

鉴赏

宋代周密的《四字令·拟花间》写出了闺中女子思人不见人的那份无可奈何的春愁。

开篇以“眉消睡黄”来开头,描写了闺中女子的状态,其苦相思展露无疑,接着就是一句“春凝泪妆”,加重前一句的深意。“玉屏水暖”承接上一句的“春”字,写了屏风上面所绘之图。“水暖微香”则是通过“香”字侧面写主人。前三句以“静”为主,凸显闺房中的清净也透露出寂寞。第四句“听蜂儿打窗。”一个“打”字打破了这份清净,带着生机盎然,却又让人无法避开那份忧伤。

“筝尘半妆。绡痕半方。”中的“半”字,意在缩减忧伤,“欲情故纵”般越是轻描淡写,却越从侧面加重了女子的感伤之情。无人排解愁绪,唯有门前杨柳可寄,奈何它也是自顾不暇的“忙”? 那个“奈”字是一种对自然的无奈,更是对自己现在的独守闺房,却又无法更改的现实展现。 “伊人浓妆待君王,渐宽衣带怨罗裳。”对现实的无奈,唯有以文字消减相思,以减少现实所带来的自我感伤。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日里的孤独与哀愁,用细腻的画面和声音传递情感。

上片(前四句)像一组电影特写镜头:女子眉间的妆容褪色,暗示她辗转难眠;脸上带着泪痕,仿佛整个春天的哀愁都凝结在她脸上。屏风后的暖香飘来,本该是惬意的场景,却被嗡嗡撞窗的蜜蜂打破——这些细节都在说:她的心被搅得不得安宁。

下片(后四句)转入更深的寂寞:古筝积灰,丝绸手帕泪痕半干,说明她早已无心弹琴,终日以泪洗面。她想把心事说给窗外的垂柳听,可偏偏柳絮纷飞("飞红"指飘絮),忙乱得根本顾不上她。这里用拟人手法,连杨柳都在回避她的愁绪,更显孤独。

全词妙在通篇没直接说"孤独",但通过褪色的妆、撞窗的蜂、蒙尘的琴、飘飞的絮这些日常细节,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女子被春天遗忘的凄凉。就像我们现代人失眠时,连空调滴水声都显得特别吵一样,词中所有景物都成了她心绪的投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