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出吴江

腊去三朝雪,春来十日冰。
棹鸣寒玉破,舟白浪花凝。
客梦天无际,人烟树几层。
吴江沙月暝,雁影落渔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冬春交替时吴江上的寒冷景象和旅人的孤寂心境,画面感极强。

前两句用"腊月雪刚停,春来冰未消"点明季节——这是冬春交接的寒冷时节。江面结着厚厚的冰,既说明天气严寒,又为下文破冰行舟埋下伏笔。

中间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先是特写船桨击碎冰面,发出清脆如玉碎的声响;镜头拉远,白色的小船在凝固的浪花中前行。接着转为航拍视角,展现天高地远的苍茫,再聚焦到江边树林间零星的炊烟。这一冷一暖的对比,既突显了自然环境的严酷,又暗示着人间烟火的存在。

最后两句转入夜景:月光洒在吴江的沙滩上,大雁的影子掠过渔船灯火。这个结尾妙在"雁影"与"渔灯"的虚实相映——天上飞过的雁群在灯光中投下转瞬即逝的影子,既增添了画面的动感,又暗含了人生漂泊的意味。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长卷,从破冰行舟的艰辛,到暮色渔火的温暖,在寒冷中藏着生机,在孤独里透着希望。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把旅人面对严寒的坚韧、独对天地时的孤寂,都融化在这幅吴江冬春图中。

王叔承

王叔承(1537—1601) 明诗人。初名光允,字叔承,晚更名灵岳,字子幻,自号昆仑承山人,吴江人。喜游学,纵游齐、鲁、燕、赵,又入闽赴楚。叔承以其无礼贤下士之实意,赋诗离去。又客大学士李春芳家,嗜酒。春芳有所纂述,常醉卧弗应,久之乃请其归。太仓王锡爵是其布衣之交,对三王并封之议,遗书数千言规劝之,锡爵为此叹服不已。其诗为王世贞兄弟所推崇。曾纵观西苑园内之胜,作汉宫曲数十阕,流传于禁中。著作有《潇湘编》、《吴越游集》、《宫词》、《壮游编》、《蟭螟寄杂录》、《后吴越编》、《荔子编》、《岳色编》、《芙蓉阁遗稿》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