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岊仲次韵其兄穆父见寄

会稽山上月如轮,鸿雁相将江水春。幕府英豪虽可数,樽前谁是急难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会稽山夜景,并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思考。

首句“会稽山上月如轮”,用简单的比喻描绘了会稽山上明亮的圆月,给人一种宁静而壮丽的感觉。月亮象征着永恒和美好,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鸿雁相将江水春”,鸿雁成群结队地飞过,江水也仿佛迎来了春天。这里通过鸿雁的意象,暗示了友情的深厚和团结的力量。鸿雁通常被视为忠诚和互助的象征,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第三句“幕府英豪虽可数”,虽然幕府中的英雄豪杰众多,但诗人用“虽可数”来强调,这些人在关键时刻未必能真正伸出援手。这句话隐含了对表面风光的质疑,暗示了真正的朋友并不一定在显赫的位置。

最后一句“樽前谁是急难人”,诗人在酒桌前发出疑问,谁才是真正在危难时刻愿意相助的人?这句诗直接点出了主题,表达了对真挚友情的渴望和对现实人情的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对比幕府英豪,表达了对真正友情的深刻思考和珍视。诗人提醒我们,真正的朋友不一定是那些表面上风光无限的人,而是在危难时刻愿意挺身而出的人。这种对友情的深刻洞察,使得诗词具有了普遍的意义和长久的魅力。

刘季孙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宋仁宗嘉祐年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诗话》卷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刘季孙交游广阔,与王安石、苏轼、米芾,张耒等文人雅士相知,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刘季孙诗,据宋王十朋《东坡诗集注》等书所录,编为一卷。《隰州志》称其“以文最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