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南国秋深可奈何,手持红豆几摩挲(suō)。
南方已到秋深时候,又有什么办法呢?手拿着相思豆,几回细细摩挲。
红豆:红豆树的种子,又名相思豆、相思子。古人常常以红豆象征爱情。
累(léi)累(léi)本是无情物,谁把闲愁付与他。
相思豆串串累累,本是无情之物,是谁人把闲愁寄托在它身上?
累累:联贯成串貌。无情物:指草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南方已到秋深时候,又有什么办法呢?手拿着相思豆,几回细细摩挲。
相思豆串串累累,本是无情之物,是谁人把闲愁寄托在它身上?
注释
红豆:红豆树的种子,又名相思豆、相思子。古人常常以红豆象征爱情。
累累(léi léi):联贯成串貌。
无情物:指草木。
创作背景
本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该组诗作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该组诗亦以红豆喻情思,显系作者出行在外时,抚摸手中的红豆,忆念赠其相思豆的闺中人而作。萧艾《王国维诗词笺校》题解云:“此诗为作者早期作品,非有意仿效前人为之。观其一往情深,殆诗人忆内之作欤?”
赏析
追诘红豆喻相思的由来。意谓自己在南国别离相思之时,无可奈何之秋,反复摩挲手中的红豆,禁不住深深地感喟:那一粒粒硬邦邦的豆种,不懂得人类的感情,没必要把自己的一腔情思、满怀闲愁,凝注在这本来无情无识的外物之中。这种思考,似很清醒,意识到红豆本无知觉;又很浑茫,手抚红豆捺不下心头的相思。如果诗人真把红豆看成“累累无情物”,那么就不会发出“谁把闲愁付与他”的疑问。世上一切外物,均可寄托或表征人类的情感,也只有敏感而多情的人,才能够体验到浪漫的情韵。倘若过分机械,过分求真,许多喻象都会索然无味。比如传说牛郎、织女双星一年一相会,你偏要说两星相距许多光年,根本无法相会,那该多么扫兴。即或理解外物的喻象不过是人类玩的把戏,却也不妨为前人的奇思妙想叫绝。只有持这种既清醒又浑茫的态度,才能悟得艺术创作的真谛。王国维是既有学术头脑又有艺术悟性的人,因而既察知红豆本来毫无感知,却又能将满腔相思托红豆来寄怀。仔细品味这一首诗,追诘是表面现象,实则乃是对最早以红豆喻相思的人的仰慕歆羡。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红豆词 其一》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写出了一个深情又带着点无奈的情感故事。
诗的开头"南国秋深可奈何"就像在说:南方的秋天这么深了,我能怎么办呢?给人一种无力改变现状的感觉。接着"手持红豆几摩挲"这个动作特别生动,就像我们看到一个人心事重重地把玩着红豆,摸了又摸。
后两句最有意思。诗人说红豆本来就是没有感情的植物果实,可偏偏有人把自己的相思愁绪寄托在它身上。这就像我们现在把玫瑰当作爱情的象征一样,其实花本身哪懂什么爱情,都是人把自己的情感强加给它的。
整首诗妙在把红豆这个传统意象写出了新意。不直接说相思有多苦,而是通过"责怪"红豆这个无辜的植物,来反衬出人的一厢情愿。这种写法既含蓄又深刻,让读者能感受到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就像现代人明明知道某些象征意义是人为赋予的,却还是忍不住为之动情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