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体诗三十首 其十五 刘太尉琨伤乱

皇晋遘阳九,天下横氛雾。
秦赵值薄蚀,幽并逢虎据。
伊余荷宠灵,感激徇驰骛。
虽无六奇术,冀与张韩遇。
宁戚扣角歌,桓公遭乃举。
荀息冒崄难,实以忠贞故。
空令日月逝,愧无古人度。
饮马出城濠,北望沙漠路。
千里何萧条,白日隐寒树。
投袂既愤懑,抚枕怀百虑。
功名惜未立,玄发已改素。
时哉苟有会,治乱惟冥数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南朝诗人江淹模仿西晋名将刘琨的风格所写,借刘琨的视角抒发乱世中的家国情怀。全诗用直白的比喻和画面感强烈的描写,展现了一个英雄在动荡时代的无奈与坚持。

开篇用"天下横氛雾"形容西晋末年的混乱局面,就像浓雾笼罩大地,北方被军阀割据("幽并逢虎据")。诗人以刘琨的口吻自述:虽然自己受朝廷重用,但缺乏张良、韩信那样的谋略,只能像春秋时的宁戚(靠唱歌引起齐桓公注意的贤士)一样等待机遇。

诗中特别打动人的是后半段的场景描写:战马饮水的城壕、北方荒凉的沙漠、白日隐没在枯树后的萧瑟,这些画面生动传递了边疆的苍凉。英雄愤懑地挥袖、夜不能寐抚枕长叹,黑发变白却功业未成,这些细节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壮志难酬的痛苦。

最后两句"时运若有机会,治乱全凭天意"看似消极,实则暗含不屈——即使知道成败难料,依然选择坚守。这种在绝望中不放弃希望的精神,正是这首诗最动人的力量。全诗没有华丽辞藻,但通过质朴的语言和真实的情绪,让我们穿越千年仍能共鸣于乱世英雄的赤子之心。

江淹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