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蝶令 题丁香画册

粉点因风碎,脂痕带雨鲜。
泥人情态尽堪怜。
瘦到海棠时候、子规天。
香意浓成晕,春阴淡著烟。
玲珑结子系连环。
记得越罗衫底、画裙边。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细腻而充满情感的丁香花画面。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诗人表达了对丁香花的深深喜爱和怀念之情。

首先,诗中提到“粉点因风碎,脂痕带雨鲜”,这是在形容丁香花的花瓣。花瓣像粉色的点点,被风吹得有些零碎,而花瓣上的雨滴则像脂痕一样,显得格外鲜艳。这两句诗通过风和雨的描绘,展现了丁香花的柔美和生命力。

接下来,“泥人情态尽堪怜”一句,表达了丁香花那种娇柔、惹人怜爱的姿态。诗人用“泥人”来形容丁香花,仿佛它有着人的情感和神态,令人不忍心伤害。

“瘦到海棠时候、子规天”则进一步通过对比,突出了丁香花的独特魅力。海棠花通常被认为是丰满的,而丁香花却显得瘦弱,但在子规(杜鹃鸟)啼叫的春天,丁香花依然美丽动人。

“香意浓成晕,春阴淡著烟”这两句诗,描绘了丁香花的香气和春天的氛围。丁香花的香气浓郁得仿佛形成了一团晕,而春天的阴天则像淡淡的烟雾,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温馨的感觉。

最后,“玲珑结子系连环。记得越罗衫底、画裙边”这两句,诗人通过丁香花的果子和自己的回忆,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丁香花的果子像玲珑的连环,而诗人则记得曾经在越罗衫底、画裙边欣赏过这美丽的景象,勾起了对往昔的无限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丁香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丽和诗人对它的深厚情感。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春天的花园中,感受到丁香花的魅力和诗人的怀旧之情。

黄燮清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