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大通和尚塔,敬赠如上人,兼呈常、孙二山人
支公已寂灭,影塔山上古。更有真僧来,道场救诸苦。
一承微妙法,寓宿清净土。身心能自观,色相了无取。
森森松映月,漠漠云近户。岭外飞电明,夜来前山雨。
然灯见栖鸽,作礼闻信鼓。晓霁南轩开,秋华净天宇。
愿言出世尘,谢尔申及甫。
一承微妙法,寓宿清净土。身心能自观,色相了无取。
森森松映月,漠漠云近户。岭外飞电明,夜来前山雨。
然灯见栖鸽,作礼闻信鼓。晓霁南轩开,秋华净天宇。
愿言出世尘,谢尔申及甫。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曙的作品,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和对佛门清净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提到"支公"已经离世,但他的佛塔依然矗立在山中。这里用古塔的永恒对比人生的短暂,暗示佛法长存。接着写又有得道高僧来到这里,用佛法普度众生,解救苦难。
诗人说自己有幸聆听高僧讲解精妙的佛法,暂时借宿在这片净土。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学会了观察自己的内心,认识到外在的形色都是虚幻的,不必执着。
中间部分用生动的自然景物描写寺院环境:月光透过茂密的松林,云雾缭绕在寺院周围。山岭外闪电划破夜空,前山刚下过雨。这些描写营造出宁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
寺院里,点灯时看见栖息的鸽子,听到报时的鼓声。清晨雨过天晴,南窗打开,秋日的花朵映照着澄净的天空。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超脱尘世的纷扰,并感谢高僧的指点。这里的"申及甫"可能是两位隐士的名字,诗人一并致谢。
全诗通过描写寺院环境和修行生活,表达了向往清净、超脱世俗的情感。语言清新自然,写景与抒情结合得很好,让读者感受到佛门的宁静之美。
崔曙
崔曙(?—739年),一作署,宋州宋城县(今河南商丘)人 ,唐朝状元、诗人。崔曙自幼失去双亲,可谓备尝人世艰难困苦。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崔曙科举考试中获得进士第一名,又在殿试中作《奉试明堂火珠》诗。唐玄宗看后大为赞赏,取为状元,官授河内县县尉。可惜,第二年,崔曙就病故了。崔曙死后只留下一女,名叫“星星”,世人皆以为“曙后一星孤”是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