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心动 梅意和高竹屋韵
雨过寒深,觅苍苔、霏霏暮烟沉湿。独立悄然,撩我低徊,逗到春心帘额。
玉樽待赴新欢约,又谁感、江南曾别。似姑射、含波欲盼,敛愁微怯。
多少亭台妙格。但点上些香,已堪清绝。昨夕二分,今日三分,深浅晓风须识。
怕惊罗帐魂娇小,听枝头、青禽啼歇。待开遍,明宵未应无月。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雨后寒深、暮色沉沉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复杂而微妙的情感。
首先,诗中“雨过寒深,觅苍苔、霏霏暮烟沉湿”一句,描绘了雨后的寒冷和暮色的沉静,给人一种孤寂和清冷的感觉。诗人独自站立,心中涌起一种低徊的情感,仿佛春天的气息透过帘幕轻轻撩动他的内心。
接下来,“玉樽待赴新欢约,又谁感、江南曾别”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新欢的期待,同时又夹杂着对过去江南生活的怀念。这种复杂的情感,如同“姑射、含波欲盼,敛愁微怯”所描述的,既有期待,又有忧愁和怯意。
诗中还提到“多少亭台妙格。但点上些香,已堪清绝”,描绘了亭台的雅致和香气的清幽,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而“昨夕二分,今日三分,深浅晓风须识”则通过时间的流逝和风的变化,暗示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最后,“怕惊罗帐魂娇小,听枝头、青禽啼歇。待开遍,明宵未应无月”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期待。他害怕惊扰了娇小的灵魂,静静地听着枝头鸟儿的啼声,期待着明天夜晚月光的降临。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期待。诗中的情感复杂而微妙,既有孤独和忧愁,又有期待和希望,给人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感觉。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