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中秋夜登楼赏月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淡淡的思乡之情。
前两句"一夜高楼万景奇,碧天无际水无涯"写登高望远的壮观景象:站在高楼上,眼前展现出万千奇妙的景色,碧蓝的天空无边无际,仿佛与远处的水面融为一体。这里用"万景奇"三个字概括了中秋夜色的神奇美丽。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月色和云彩的变化:皎洁的月亮独自悬挂在高高的银河中,浮云被微风吹散到四方。雾气消散后,连善于隐藏的玄豹都无处藏身;月光清冷如冰,让人担心夏天的虫子会误以为冬天来了。这里用"玄豹隐"和"夏虫疑"两个典故,生动地表现了月光的明亮和清冷。
最后两句"坐来离思忧将晓,争得嫦娥仔细知"转入抒情:坐着赏月时,思乡的愁绪越来越浓,直到天快亮了。诗人多想让月宫中的嫦娥明白自己的这份思念啊!这里用"嫦娥"代指月亮,表达了想把自己的心事诉说给月亮听的心情。
整首诗从壮观的夜景写到细腻的个人感受,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又暗含思乡之情。诗人通过月亮这个中秋的典型意象,把外在的景物和内心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读来既感受到中秋夜色的美好,又能体会到诗人淡淡的忧伤。
唐彦谦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