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春宫/高阳台
江影涵空,山光浮水,画楼直倚东城。
落叶声稀,归鸿声杳,晚风却递钟声。
去天咫尺,祗疑是、齐云摘星。
阑干凝伫,愁见垂杨,烟絮萦萦。
官梅冷笑相迎。
□怕繁枝,容易凋零。
因念□□,吟仙鹤去,断桥谁赋疏清。
染云如黛,这雪意、看看做成。
有谁知得,庾信闲愁,陶令闲情。
落叶声稀,归鸿声杳,晚风却递钟声。
去天咫尺,祗疑是、齐云摘星。
阑干凝伫,愁见垂杨,烟絮萦萦。
官梅冷笑相迎。
□怕繁枝,容易凋零。
因念□□,吟仙鹤去,断桥谁赋疏清。
染云如黛,这雪意、看看做成。
有谁知得,庾信闲愁,陶令闲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江南画卷,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闲愁。
上片以写景为主。开篇三句勾勒出壮阔的山水楼台:江水倒映天空,山色浮动水面,画楼高耸在东城边。"落叶""归鸿""晚风钟声"三个意象层层递进,用声音的渐弱(稀-杳-递)烘托出黄昏的静谧。后五句突然转为夸张的想象:站在高楼仿佛伸手就能摘星,但低头却见杨柳含愁、飞絮缠绕,从天上仙境跌回人间惆怅。
下片转入抒情。梅花"冷笑"的拟人写法很新颖,暗示它笑看人间聚散无常。作者由梅花易凋联想到故人离散,当年一起赏梅吟诗的朋友已如仙鹤远去。"染云如黛"突然转写天气变化,乌云渐聚似要下雪,这阴沉的天色正好映衬心情。结尾点明主旨:这种淡淡的忧愁,就像古代文人庾信、陶渊明那种超脱世俗的闲愁,不是剧烈的悲痛,而是一种对人生聚散、时光流逝的怅惘。
全词最妙处在于: 1. 通篇用景物说话,愁绪不直说而自然流露 2. 想象大胆(摘星)与现实细腻(柳絮)结合 3. 用天气变化(雪意)巧妙呼应情绪 4. 结尾用历史文人作比,给个人闲愁赋予文化厚度
就像我们秋天站在高楼看风景,明明是很美的画面,却莫名觉得伤感,这首词把这种微妙难言的情绪写得既优美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