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冬夜如年

冬夜如年,客枕无眠,怎到天明。待数残二十五、寒更点,听馀一百八、晓钟声。雨却敲篷,滩头激缆,总与离人诉不平。遍闻得,我浚深恨海,砌起愁城。问君何事牵萦。想最苦人间是别情。念千山万水,沈鱼阻雁,一身两地,煼燕煎莺。绣枕痕多,锦衾香冷,意有巫山梦不成。怎撇下,这两字相思,万里虚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在寒冬长夜里被孤独和思念折磨得无法入睡的心情。

上片用"冬夜如年"开头,直接点出时间难熬。睡不着的人只能数着更声、听着钟声等待天亮。雨打船篷、浪拍缆绳的声音,在他听来都像在替自己诉苦。这些外界声响不断刺激着他,让他内心的愁苦越积越深,就像"恨海"和"愁城"的比喻,把无形的痛苦写得具体可感。

下片直接点明痛苦的根源是"别情"。用"沈鱼阻雁"(鱼沉水底、大雁受阻)形容通信断绝,"煼燕煎莺"(煎熬中的燕子黄莺)比喻自己备受折磨。绣枕上的泪痕、冰冷的被窝,都在诉说独眠的凄凉。想梦见心上人却睡不着,只能被"相思"和"虚名"(可能指功名)这两件事反复折磨。

全词最打动人的是把失眠时的各种感官体验——听到的钟声雨声、感受到的寒冷、内心的焦灼——都转化成浓烈的思念。那些夸张的比喻(恨海、愁城)反而让读者更能体会他痛苦的程度。最后"万里虚名"的感慨,暗示这种漂泊不仅为了相思,还有现实功名的无奈,让离愁更显沉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