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萸香慢 焦山九日同病山、仁先、愔仲
避尘尘、重阳杯斝,山灵肯惜吾曹。是悲秋扶病,办腰脚、一登高。
送尽西风鸿阵,又天边霜信,骤薄青袍。剩松寥片石,乞与客题糕。
问块垒、可能酒消。
无聊。且话南朝。风落帽、手持螯。怕黄花冷觑,高城急雨,著意明朝。
眼前插萸人瘦,尽流恨、去来潮。倚樵柯、上皇山路,暮云低尽,玄鹤不许人招。
霜鬓自搔。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重阳节登高时的复杂心情,像一篇用古风滤镜拍下的朋友圈长文。
上片开头就像现代人吐槽"躲开烦人的工作群聊,跑到山里过节"。但登山时发现自己像"悲秋的社畜",拖着亚健康身体硬爬台阶。看大雁飞过、霜降寒气,只能裹紧单薄外套自嘲。在焦山松树下捡块石头乱涂乱画,把职场郁闷就着酒往下咽——这种借景消愁的画面,今天打工人看了都懂。
下片更绝,活脱脱当代文青的摆烂现场。先学古人"戴歪帽子啃螃蟹"装潇洒,转头就担心"明天暴雨毁了我的赏菊计划"。看着其他登山客瘦削背影,感觉大家都像被生活PUA的"潮汐打工人"。最后靠在山路栏杆上,看乌云压顶、连仙鹤都不搭理自己,只能抓抓白发的细节,把中年焦虑写得淋漓尽致。
全词妙在把古典意象玩成现代梗:南朝典故是"怀旧滤镜",持螯赏菊是"网红打卡",玄鹤不搭理就像"已读不回"。七百年前文人那份强装豁达的emo,和今天年轻人"躺不平又卷不动"的状态完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