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陵,孔道也。1832壬辰之冬,孟渎三河大工未已,漕艘毕集。又以台湾有事;豫、陕官兵络绎南下,供应骄将悍卒,晓夜扁舟与夫役奔走河干者三月,虽寒热之疾屡作,风雪中①竟亦无害。作此示从役诸人
羽书驿传日纵横,抚字催科政未成。
三月扁舟风雪雨,一时徵役漕河兵。
官如逆旅还多病,岁近知非亦自惊。
辛苦闾阎人莫叹,明年安稳事春耕。
三月扁舟风雪雨,一时徵役漕河兵。
官如逆旅还多病,岁近知非亦自惊。
辛苦闾阎人莫叹,明年安稳事春耕。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清朝官员在繁忙公务中的艰辛和感慨,语言平实却充满力量。
前四句描绘了一幅忙碌的公务图景:紧急公文像雪花般飞来("羽书驿传日纵横"),官员既要安抚百姓又要催收税款,两头难以兼顾("抚字催科政未成")。接下来用具体画面展现辛苦:官员带着征调的河工,在风雪中乘小船奔波三个月("三月扁舟风雪雨"),连台湾战事调来的军队("豫、陕官兵")也需要他们接待。
后四句转向内心感受:官员像住旅店般居无定所("官如逆旅"),还总生病;快到四十岁("知非"指孔子"四十而不惑")时突然惊觉岁月流逝。最后两句最动人:虽然百姓现在辛苦,但请别抱怨("辛苦闾阎人莫叹"),等熬过这阵,明年就能安心春耕了。这里既是对百姓的安慰,也暗含着自己作为官员的责任感。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但通过风雪奔波、公文如雨、病中坚守等细节,真实展现了基层官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处境。结尾突然转向对农民春耕的期待,在沉重中透出温暖,体现了中国传统士大夫"为民请命"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