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寒山子诗六首 其三

名利是何物,人心不自灰。
荣来终有辱,乐去可无哀。
富冢草还出,贫门花亦开。
耕桑枉辛苦,须白鬓毛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名利、荣辱、财富的深刻思考。让我们逐句来解析:

1. 名利是何物,人心不自灰。 - 名利是什么?实际上它们并不能真正让人内心平静。即使是渴望名利的人,内心也无法完全平静。

2. 荣来终有辱,乐去可无哀。 - 得到荣耀总有失去荣耀的时候,享受快乐的人最终可能会陷入悲伤。这就是人生的无常。

3. 富冢草还出,贫门花亦开。 - 无论墓地多么富足,最终都会被草覆盖;即使贫寒的家庭,也会有花开的时刻。这句话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规律。

4. 耕桑枉辛苦,须白鬓毛衰。 - 农民耕种桑树,虽然辛苦劳作,却白发苍苍,岁月不饶人。这句话表达了对辛勤劳动成果有限,时间无情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它告诉我们不要过于执着于短暂的名利,因为即使在最富贵的地方,也避免不了自然的规律;同时,也不要忽略生活的平凡美好,因为即使是贫寒的家庭,也会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刻。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看淡得失的超然态度,让读者反思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行端

(1254—1341)元僧。临海人,字元叟,一字景元,自称寒拾里人,俗姓何。世为儒家。十一岁在馀杭化城院出家。成宗大德中赐号慧文正辩禅师,主中天竺,迁灵隐。后主径山作大护持师二十年。工诗文。有《寒拾里人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