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的是东湖边两座高耸的佛塔,以及风中塔铃发出的声音引发的历史联想。
前两句用生动的比喻写实景:塔尖像文笔一样锐利直插云霄("文笔双峰锐刺天"),风吹过塔檐上千万个铃铛("铎"就是铃铛),铃声在青烟中回荡如同低语("语苍烟")。这里把静止的塔写出动感,把铃声拟人化。
后两句转入历史想象:佛门僧人("沙门")如果认真听这铃声,应该能听懂它在诉说什么——原来是在讲述古代番阳君(江西地区古诸侯)练兵打仗的往事。这里巧妙地把自然声响和历史记忆联系起来,让普通的铃音突然有了穿越时空的力量。
全诗最妙的是把两座佛塔的铃音,从单纯的风景描写升华成历史的回响。就像我们今天听到某种特殊的声音(比如钟声),突然会联想到某个历史场景一样,诗人用铃声作桥梁,让现实与历史产生了诗意共鸣。
吴存
(1257—1339)元鄱阳人,字仲退。私淑饶鲁之学。部使者劝以仕,不赴。仁宗延祐初,强起为本路学正,改宁国教授。后聘主本省乡试,寻卒。有《程朱传义折衷》、《月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