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再答子因

人事纷纷去不留,客心空感大江流。
已拚瓠落真何用,那得钟鸣尚不休。
邻里朱陈无别社,江山李郭有同舟。
若为便觅苕溪路,六月明珠剥芡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面对纷繁世事和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寻求心灵解脱的愿望。

前四句表达了人生无常的无奈:世间的人和事像流水一样匆匆而过,不留痕迹。诗人独自站在江边,看着江水奔流,内心感到空虚迷茫。他觉得自己就像没用的葫芦(瓠落),在世上毫无价值,但又不甘心就此沉寂(钟鸣不休),还想发出自己的声音。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两种人际关系:一种是像朱陈两姓世代通婚那样平淡安稳的邻里关系,另一种是像李白、郭子仪那样志同道合、同舟共济的友谊。诗人似乎在思考:到底哪种生活更值得追求?

最后两句给出了答案:不如去苕溪(风景优美的地方)寻找心灵的归宿。六月里剥开芡实(一种水生植物),就像找到明珠一样,暗喻在简单自然的生活中发现美好。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回归自然、寻找心灵宁静的向往。

叶梦得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