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轮秋半出东方,巢鹊惊飞夜未央。海上风云摇皓影,
空中露气湿流光。斜临户牖通宵烛,回照阶墀到晓霜。
庾亮恃才高更逸,方闻墨翰已成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月色的美丽画卷,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悠远。

首联“桂轮秋半出东方,巢鹊惊飞夜未央”直接点明时间——中秋时节的夜晚,月亮从东方升起。“桂轮”指月亮,古人传说月中有桂树,所以用“桂轮”代指月亮。“巢鹊惊飞”以动衬静,用鸟鹊被月光惊动飞起的细节,反衬出月光的明亮和夜晚的宁静。

颔联“海上风云摇皓影,空中露气湿流光”将视野拉远,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海天景象。海上的风云摇曳着月光,空中的露水打湿了流动的月光,用“摇”和“湿”两个动词,赋予月光以动态的美感。

颈联“斜临户牖通宵烛,回照阶墀到晓霜”把镜头拉回近处,月光斜斜地照进窗户,像通宵不灭的烛光;又反射在台阶上,直到清晨结霜。这里用“通宵烛”比喻月光,新颖贴切。

尾联“庾亮恃才高更逸,方闻墨翰已成章”借用东晋名士庾亮的典故。庾亮曾镇守武昌,秋夜与属下登楼赏月,谈咏竟夕。这里诗人以庾亮自比,暗示自己面对如此美景,文思泉涌,已经写成诗章。

全诗以月光为线索,由远及近,由景及人,将月色之美与文人雅趣完美结合。诗中“惊飞”“摇皓影”“湿流光”等用语生动传神,展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语言表现力。

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