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间的隐居生活图景,诗人通过与友人的对话,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首句“巾子峰头舣钓船”,诗人把船停在巾子峰的山顶,这里不仅是一个宁静的钓鱼之地,也是诗人心中的隐逸之所。接下来,“初阳台上坐鸣弦”,描述了在初升的阳光下,诗人坐在阳台上弹琴的情景,这种闲适而优雅的生活让人羡慕。
诗中描绘了山间景色,“出云高树明残日,过雨苍苔泣细泉”,在云雾缭绕的高树下,落日的余晖洒在苍翠的树上,雨水滋润过的青苔上,泉水潺潺,细流低语,仿佛有物体在哭泣。这些自然景象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纯净。
“绝欲谁能继高躅”,这里的“绝欲”指的是远离尘世的欲望,保持纯净的心灵,诗人感叹谁能继续这样的高洁之道。对此,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像飞翔的仙人一样自由翱翔的愿望,“凌云我欲学飞仙”。然而,诗人也意识到这种理想的生活并不容易实现,他担心自己回到故乡后,人们的期待和现实的压力会让他无法继续保持这种清闲的生活。
最后两句“还家正恐乡人间,化鹤归来知几年”,诗人表达了对归乡后变化的忧虑,他担心自己去了又回,家乡的人们是否还会记得他,这种变化让他感到焦虑。诗人以“化鹤归来”自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压力的无奈。这正是诗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描述了美景,也反映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和思考。
白珽
白珽(1248—1328),字廷玉,元钱塘(今杭州)人。原是四明名儒舒少度的遗腹子,后为钱塘人白某收作嗣子。白珽工诗赋,曾与当时名士结社,称“月泉吟社”。他的诗,题材多为描绘自然秀丽风光、农村田园生活,也有反映民生疾苦及时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