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疏影•讨春汪山,梅已半残,山茶初绽,循清水溪而返

绛衣玉骨。
几酽寒自忍,徘徊明月。
步绮稀逢,香海而今已如雪。
休恨寻春较晚,风外笛、江城吹彻。
算翠禽、毕竟多情,邀我入仙阙。
交映苔蹊蕙磴,似人半醉醒,茶韵娇绝。
不掩清光,夹道烟岚,静里溪流千折。
相将一试山泉味,又咳唾、纷飞琼屑。
指两三、含萼桃枝,后约阮郎先结。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汪山寻春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一幅早春山间的清丽画卷。

上阕以梅花起笔,"绛衣玉骨"用拟人手法写梅花,说它像穿着红衣服的美人,在寒夜中默默忍受严寒,与明月相伴。接着写梅花已凋谢大半,花香如雪般飘散。这里作者自我宽慰:不要怪自己来晚了,因为春风中的笛声已传遍江城。最后用浪漫的想象收尾:多情的翠鸟似乎在邀请我进入仙境。

下阕转入对山茶花的描写。苔藓小径上,山茶与蕙草交相辉映,像半醉半醒的美人,茶花的韵味娇艳无比。山间雾气缭绕,溪水静静流淌,曲折千回。作者忍不住品尝山泉,水花飞溅如碎玉。结尾处笔锋一转,看到几枝含苞待放的桃枝,仿佛已经和作者约定好下次相见的日期。

全词通过"寒梅-山茶-桃枝"的意象转换,展现了冬去春来的时序变化。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花草灵性,使整首词充满灵动之美。在景物描写中暗含人生感悟:不必为错过梅花而遗憾,因为每个时节都有独特的美。最后以桃花结苞暗示未来可期,给人以希望。语言清新自然,意境空灵悠远,展现了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闲适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