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清朝慢(一九二八年)

梦又还醒,醒还又梦,如环往复无端。
那堪入梦。
比著醒梦尤难。
待到梦时又怕,者番未必胜前番。
无人会,有人会了,有甚相乾。
试听街头乞丐,正饥熬夜永,冷怨宵寒。
号呼惨苦,堪怜无个人怜。
不是世情落寞,乞人怜处得人嫌。
君休矣,不如归去,一枕高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用直白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反复在梦境与现实间挣扎的痛苦,同时借街头乞丐的悲惨遭遇,讽刺了世态炎凉。

上阕聚焦于"梦与醒"的循环困境。开头用"梦又还醒,醒还又梦"这样重复的句式,形象地表现出失眠者辗转反侧的状态。作者说"入梦比醒着更难",因为每次做梦都担心新的梦境比之前的更糟。这种对梦境的恐惧,其实是对现实压力的逃避——醒着太痛苦,睡着又怕做噩梦,陷入两难境地。最后"无人会"三句更是点明:这种痛苦没人理解,就算有人懂,也帮不上忙。

下阕笔锋转向街头乞丐。通过"饥熬夜永""冷怨宵寒"等具体描写,展现乞丐在寒夜中饥寒交迫的惨状。最讽刺的是"乞人怜处得人嫌"——乞丐求人怜悯时反而遭人嫌弃,这不是因为世道冷漠,而是人性使然。结尾"不如归去,一枕高眠"看似是劝乞丐,实则是作者的自嘲:与其在现实中受苦,不如躲进梦里。

全词最打动人心的有两点:一是用失眠者的视角,把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焦虑具象化;二是通过乞丐的遭遇,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弱者求援时,往往得到的不是帮助而是厌恶。这种对人性弱点的洞察,放在今天依然发人深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