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野翁无闷堂

馀不衣冠故吾里,上下三吴一溪水。
方山峨峨出清泚,野翁卜筑当山趾。
春气来自杨柳始,不待葩华著桃李。
莲生半卷未厌眼,已在红蕖明镜里。
秋风瑟瑟最先至,千里苍烟接山起。
车声马足不得到,无闷主人方隐几。
想见野翁形气古,少年词华奋瑰玮。
春秋八十尚不倦,一篇一咏无馀晷。
有材无用古所叹,知命不忧方可喜。
神完貌固得所养,从来轩冕如糠秕。
嗟余跋疐亦可鄙,老向江南治蓬藟。
隐身齐山绝人迹,独与白云同作止。
白云无心归故山,故山自与野翁闲。
聊上南冈一引领,落日已在桑榆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寄题野翁无闷堂》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老人——“野翁”的生活,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和他的心境,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首先,诗中描绘了野翁居住的环境:他住在山脚下,周围是清澈的溪水和巍峨的山峰。春天来临时,杨柳最先感受到春意,桃花和李花还未绽放,莲叶已经半卷,仿佛在镜中映出红莲的倒影。秋风一起,苍烟弥漫,山色与天地相连,车马喧嚣都无法打扰到他。这些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野翁生活的宁静与远离尘嚣。

接着,诗人描述了野翁的形象:他虽然年逾八十,但精神矍铄,依然热爱写作,每一篇诗文都充满智慧。他不在乎世俗的功名利禄,认为那些不过是糠秕,不值得追求。这种对名利的超脱,体现了野翁内心的淡泊与豁达。

然后,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和野翁的生活,表达了自己的感慨。诗人觉得自己奔波劳碌,晚年还在江南为生计操劳,而野翁却能在山中与白云为伴,过上无拘无束的生活。白云无心归山,野翁也如同这白云一样,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闲适的隐居生活。

最后,诗人站在南冈上,眺望夕阳,感叹时光的流逝。夕阳已经落在桑榆之间,象征着人生的晚年。诗人通过这一场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野翁那种超然物外、不受世俗束缚的生活方式的敬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野翁隐居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美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