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街行·天街欲照珠帘粉

天街欲照珠帘粉。亸辔曾相近。繁花乐事老来慵,对酒尚怜佳景。王孙年少,风流应更,无奈春愁闷。幽期莫误香闺恨。罗带今朝褪。月圆花好一般春,触处总堪乘兴。有人惆怅,何如归好,相见凭君问。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年长的男子在繁华的都市中,面对春日的景色,回忆起年轻时的欢乐时光,感叹时光流逝,心中涌起淡淡的愁绪。

开篇“天街欲照珠帘粉”,天街是指繁华的街道,珠帘粉则暗示了富贵人家的生活。男子在这繁华的街道上,仿佛看到了过去的美好时光。接下来,“亸辔曾相近”,他回忆起年轻时骑马游玩的场景,那时他与心爱的人也曾在这繁华的街道上相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繁花乐事老来慵”,繁花似锦的欢乐时光已经过去,如今他感到慵懒无力,对酒时只能怜惜眼前的佳景。他感叹“王孙年少,风流应更”,那些年少时的风流韵事应该更加美好,但如今却“无奈春愁闷”,春天的到来反而让他感到愁闷。

“幽期莫误香闺恨”,他提醒自己不要错过与心上人幽会的时机,不要让香闺中的女子心生怨恨。而“罗带今朝褪”,则暗示了他们的关系可能已经疏远,罗带象征着连结,如今褪去,意味着他们的感情可能已经淡漠。

“月圆花好一般春”,尽管月圆花好,春天的景色依旧美丽,但“触处总堪乘兴”,处处都能激发他的兴致,却也让他感到惆怅。最后,“有人惆怅,何如归好,相见凭君问”,他感到惆怅,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寄希望于与心上人相见,向她倾诉心中的苦闷。

整首诗词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男子对逝去青春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年轻时的欢乐与老年的愁闷相对照,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同时,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回忆的珍惜。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