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清明时节的哀思,但角度很特别——它没有直接写扫墓的场面,而是用一系列反差强烈的意象,展现生死交织的荒诞感。
开头"羲轮促"(太阳走得急)立刻营造出时间飞逝的压迫感。接着出现"山鬼在竹林里哭"的诡异画面,把清明阴森的气氛写活了。最妙的是"新烟移古木"这句:清明扫墓的新烟(指纸钱香火)飘到古树上,就像给老树强行嫁接新生命,生死在此刻荒诞地交融。
下半阙更颠覆传统——酒鬼刘伶(晋代嗜酒名士)和皮囊鸱夷(装酒的皮袋)作伴,暗示醉生梦死才是常态。"反乎复"三个字像一声冷笑:人们年年重复着扫墓的仪式,可那些去年还在寻欢作乐的人,今年已成北邙山(著名墓地)的孤魂。结尾"春夜独"尤其刺眼:本该热闹的春天夜晚,死亡却让一切狂欢戛然而止。
全词像一组蒙太奇镜头:燃烧的纸钱映着老树,酒壶挨着坟堆,去年的欢笑声突然变成墓地的寂静。作者用这种撕裂般的对比告诉我们:清明不仅是祭奠的日子,更是照见生命虚妄的镜子——今天的扫墓人,明天可能就是墓中人。
丁澎
(约1622—1686)清浙江仁和人,字飞涛,号药园。回族。顺治十二年进士,官主事。充河南乡试副考官,荐升郎中。科场案起,以违例被劾,谪塞上五年。工诗。早年与毛先舒、柴绍炳等人称“西泠十子”,后又与宋琬、施闰章等人号“燕台七子”。有《信美堂诗选》、《扶荔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