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梅引 谢王子勉提刑送江梅二首 以上聚
西湖不近上林隈。问江梅。定谁栽。莫是冥鸿,衔子远飞来。紫陌游人多不识,但惊看,青天霁,一树开。独有使君怜寂寞,为持杯。能几回。玉纤横管东风外,落日楼台。不恨明朝,飞雪满苍苔。恨杀南溪调鼎手,恐迟暮,到而今,霜鬓催。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孤傲的江梅图,表达了作者对江梅的怜爱之情,同时也暗含了自己的身世感慨。
词的开篇提到西湖离繁华的“上林隈”并不近,这里的“上林隈”象征着皇宫贵族的生活。作者通过“问江梅,定谁栽”表达了对江梅来历的好奇,仿佛它并非人工栽种,而是像天外飞来的神秘之物。接着,作者用“冥鸿衔子远飞来”来形容江梅的来历,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江梅在紫陌(指繁华的街道)上盛开,但游人们却不认识它,只是惊讶地看着它在青天下绽放。这里的江梅象征着高洁的品质,而游人们的无知则反衬出它的孤独。
下阕开始,作者转而表达自己对江梅的怜爱。他提到“使君”(指王子勉提刑)也怜惜这株寂寞的江梅,特意为它举杯。然而,这样的怜惜又能持续多久呢?作者用“能几回”暗示了美好时光的短暂。接着,作者描绘了一幅江梅在东风中摇曳的画面,落日映衬着楼台,景色虽美,却带着一丝凄凉。作者并不怨恨明天的飞雪会覆盖苍苔,反而对江梅的凋零感到惋惜。最后,作者以“恨杀南溪调鼎手”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担心自己也会像江梅一样,在岁月的摧残下逐渐老去。
这首词通过江梅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赞美,同时也抒发了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江梅的孤独与凋零,正是作者内心孤独与无奈的写照。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写景又抒情,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姚燧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元朝文学家。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