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花 吾亭偶谈汴中春觉菜之美,余不尝此味亦十载矣
雪残近陌,压担泥香,记腰镰亲觅。
鲜芽破冷,新翠剪、几缕冰痕犹湿。
厨娘好语,道一信、花风先识。
伴罽袍、公子樽前,恰认稚春颜色。
铜街饯腊频番,枉十度春来,芳讯长寂。
愁春未醒,惟是有、海燕曾传消息。
庾郎清瘦,况隽味、乡园空隔。
但五辛、盘底年年,梦绕玉津萋碧。
鲜芽破冷,新翠剪、几缕冰痕犹湿。
厨娘好语,道一信、花风先识。
伴罽袍、公子樽前,恰认稚春颜色。
铜街饯腊频番,枉十度春来,芳讯长寂。
愁春未醒,惟是有、海燕曾传消息。
庾郎清瘦,况隽味、乡园空隔。
但五辛、盘底年年,梦绕玉津萋碧。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对一种叫"春觉菜"的家乡美食的深深怀念。全词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早春采菜的温馨画面,又透露出十年未尝的遗憾。
上片先回忆采菜场景:残雪未消的田间小路,泥土散发着清香,记得当年亲自拿着镰刀去采摘。嫩芽冲破寒冷冒出头来,新绿的菜叶上还带着冰凉的露水。厨房里做饭的妇人笑着说,这菜最能感知春天的到来。最后两句很巧妙,说这鲜嫩的春菜就像穿着毛皮大衣的公子酒杯前的点缀,恰好展现出早春的生机。
下片转到现实:在繁华的街市上年复一年送走寒冬,可十年来再没收到过关于这种春菜的消息。作者像没睡醒似的愁着春天,只有海燕带来些春讯。这里用"庾郎"自比(庾信是南北朝著名文人,以乡愁闻名),说自己本就清瘦,何况还吃不到家乡的美味。结尾说每年只能靠五辛盘(古代立春吃的辛辣蔬菜)解馋,梦里却总是回到长满春菜的家乡河岸。
全词最动人的是把对一道菜的思念,升华成了对故乡和青春的怀念。那些采菜的细节描写特别生动,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闻到、摸到新鲜的春菜。而现实中的遗憾又让人感同身受,每个人心里可能都有这样一道承载着乡愁的家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