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报载六月三日宝山邵慰祖于赴宁波舟中投海死,留遗诗三联,中有云:前程放眼如长夜,往事回头等逝波。余诵而悲之,为足成此词

谁向西风护败荷。
愁红怨绿梦中过。
前程放眼如长夜,往事回头等逝波。
山欲睡,水添涡。
不成沈醉已蹉跎。
刹那中有无穷世,且拨寒灰付放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悲伤和无奈,情感的基调是忧郁和迷茫。

开头两句“谁向西风护败荷。愁红怨绿梦中过。”描绘了一种萧瑟的景象:西风吹过,荷花凋零,无人照料。这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失落,美好的事物在眼前消逝,只剩下忧愁和怨恨,仿佛一切都在梦中,转瞬即逝。

接下来两句“前程放眼如长夜,往事回头等逝波。”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绝望和对过去的无奈。未来的前途就像漫长的黑夜,看不到光明和希望;回顾过去,一切都已经像流水一样消逝,无法挽回。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让作者感到深深的痛苦。

“山欲睡,水添涡。”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静谧与动荡,山仿佛要沉睡,而水却在翻起漩涡。这或许象征着作者内心的矛盾与不安:一方面感到疲惫,想要逃避;另一方面却又被现实中的烦恼和困惑所困扰,无法平静。

“不成沈醉已蹉跎。”作者试图通过醉酒来逃避现实,但即使如此,也无法摆脱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虚度。这种无奈和无力感贯穿整首词,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沉重。

最后两句“刹那中有无穷世,且拨寒灰付放歌。”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短暂与永恒的思考。虽然人生短暂,但在这短暂的一瞬间,却包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尽管一切似乎已经化为灰烬,作者仍选择放声歌唱,或许是为了在绝望中找到一丝慰藉,或是对命运的最后抗争。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无奈与对生命的思考。尽管面对的是无尽的黑暗和流逝的时光,作者仍然选择在灰烬中歌唱,这种坚韧与不屈的精神,赋予了这首词一种深刻的悲剧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