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

红尘不到山家。
赢得清閒,当了繁华。
画列青山,烟铺细草,鼓奏鸣蛙。
杨柳村中卖瓜。
蒺藜沙上看花。
生计无多,陶令琴书,杜曲桑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折桂令》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作者通过山村的宁静景象,表达了对繁华世界的厌倦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首先,“红尘不到山家”点明了山村远离喧嚣,没有世俗的纷扰。接着,“赢得清閒,当了繁华”进一步说明,放弃了城市的繁华,换来了宁静与自由。这里,“清閒”不仅指时间上的空闲,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解脱。

接下来的几句,作者用生动的画面描绘了山村的美景:“画列青山,烟铺细草,鼓奏鸣蛙。”青山如画,细草如烟,蛙鸣如鼓,这些自然景象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田园风光。通过这些意象,作者传达出大自然的美丽与恬静。

“杨柳村中卖瓜。蒺藜沙上看花。”这两句则描绘了山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卖瓜、看花,都是简单而朴素的生活细节,但正是这些细节,展现了山村生活的真实与美好。

最后,“生计无多,陶令琴书,杜曲桑麻。”作者提到陶渊明和杜甫,这两位古代文人都以隐居田园、追求简朴生活而闻名。通过引用他们的故事,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简单生活的认同和追求。琴书、桑麻,象征了物质上的简朴和精神上的富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村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对繁华世界的厌倦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作者用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细节,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的理想世界,让读者感受到回归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美好。

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