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题宗人故帖》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对友情和文化遗产的珍视。
首句“所忠无处访相如”,提到了汉代的两个人物:所忠和司马相如。所忠是汉武帝的忠臣,司马相如是著名的文学家。这句诗的意思是,像所忠这样的忠臣已经无处可寻,司马相如这样的才子也难以再遇。这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代的怀念,以及对那些杰出人物的敬仰。
第二句“风笈尘编迹尚馀”,风笈指的是书籍,尘编则是尘封的典籍。这句诗的意思是,尽管这些杰出人物已经不在,但他们的著作和事迹依然留存于世。这句强调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即使人已逝去,他们的思想和成就依然能影响后人。
第三句“惟有孝标情最厚”,提到了南朝梁代的文学家刘孝标。刘孝标以孝道著称,这句诗的意思是,在众多历史人物中,刘孝标的情感最为深厚。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刘孝标的特别赞赏,认为他的情感和品德尤为可贵。
最后一句“一编遗在茂陵书”,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这里象征着历史的沉淀。这句诗的意思是,刘孝标的一篇著作被保留在茂陵的典籍中。这句强调了刘孝标的作品在历史长河中的珍贵和永恒。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表达了对友情、孝道和文化遗产的珍视。作者通过引用这些人物的故事,传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即使时光流逝,那些美好的情感和珍贵的文化遗产依然能够激励后人,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唐彦谦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