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

花前洒泪临寒食,醉里回头问夕阳。
不管相思人老尽,朝朝容易下西墙。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夕阳》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人在花前流泪、醉中回望夕阳的场景,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远方思念的深情。

首句“花前洒泪临寒食”,寒食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常与思念和悲伤联系在一起。这里,诗人在花前流泪,暗示他内心的痛苦和孤独。花朵本是美好的象征,但在这样的场景中,却衬托出了诗人的伤感。

第二句“醉里回头问夕阳”,诗人在醉酒的状态下回望夕阳,夕阳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诗人似乎在问夕阳,为什么时光如此无情,带走了他的青春和思念。

第三句“不管相思人老尽”,诗人感叹相思之情让人老去,但时光却不管不顾,依旧无情地流逝。这句话表达了对时间的无奈和对远方思念的深刻痛苦。

最后一句“朝朝容易下西墙”,夕阳每天都会轻易地落下西墙,象征着时间的不可逆和人生的短暂。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进一步加深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领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夕阳和寒食节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远方思念的深情。它用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触动了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和思念的深刻。

韩偓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