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座师成太史 其二
碣石挹蓬莱,箕文映上台。
鸾从丹阙集,芝倩碧云栽。
夫子清时彦,千年间气回。
道元包万有,识乃绝纤埃。
天禄藜光彻,花砖日影催。
惊波擎砥柱,仙鼎裕盐梅。
幸借垆钟力,同收卓荦才。
及门俱琏器,受驾尽龙媒。
石剖今逢卞,鞭驱始自隗。
无私风任拂,不配露堪培。
顾此南荒质,来瞻北斗魁。
步趋斯黾勉,羽翮肯徘徊。
啸赋篇尝习,延津阁会开。
持将负笈意,愿献紫霞杯。
鸾从丹阙集,芝倩碧云栽。
夫子清时彦,千年间气回。
道元包万有,识乃绝纤埃。
天禄藜光彻,花砖日影催。
惊波擎砥柱,仙鼎裕盐梅。
幸借垆钟力,同收卓荦才。
及门俱琏器,受驾尽龙媒。
石剖今逢卞,鞭驱始自隗。
无私风任拂,不配露堪培。
顾此南荒质,来瞻北斗魁。
步趋斯黾勉,羽翮肯徘徊。
啸赋篇尝习,延津阁会开。
持将负笈意,愿献紫霞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学生对恩师的赞美和感恩之作,用丰富的比喻和典故表达了师生情谊。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赞美老师的崇高地位(前6句) 用"碣石""蓬莱"等仙山比喻老师学问高深,像鸾鸟聚集在宫殿、灵芝生长在云端一样令人向往。说老师是清明时代的杰出人物,拥有包罗万象的学问和明察秋毫的见识。
2. 描写老师的教导场景(中间6句) 用"天禄阁的烛光""花砖日影"描绘老师辛勤教学的场景。把老师比作"中流砥柱"和"调味的盐梅",说他在惊涛骇浪中稳如磐石,像调和鼎鼐的贤相一样培养人才。
3. 感恩老师的栽培(接着6句) 学生自比需要雕琢的玉石(卞和识玉典故)和等待鞭策的骏马(燕昭王招贤典故),感谢老师像春风化雨般无私培养。自称"南荒"来的普通人,如今有幸仰望老师这样的北斗星。
4. 表达追随的决心(最后6句) 表示要努力跟随老师学习("步趋黾勉"),像鸟儿振翅高飞。准备继续研习老师传授的文章("啸赋"),期待在老师门下深造("延津阁")。最后以"敬酒"作结,把求学之心比作献给老师的紫霞酒杯。
全诗特色: - 用大量神话意象(蓬莱、鸾鸟)和典故提升老师形象 - 通过"砥柱""盐梅"等比喻强调老师的社会价值 - 学生自谦与对老师的崇敬形成鲜明对比 - 结尾的"紫霞杯"意象浪漫,把感恩之情升华到仙境高度
本质上是通过华丽辞藻表达最朴素的师生之情:一个好老师如同引路的北斗星,而学生最大的回报就是不负栽培、努力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