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雨

吟堂秋梦冷,趁西风、断雁落边城。
记江皋台榭,花浓露重,柳密烟昏。
一片天边皓月,照足十分春。
多少探春客,销尽柔魂。
为问春归甚处,早琵琶紫塞,泪湿罗裙。
剩有三生杜牧,双鬓又星星。
想重门、旧曾来处,只梧桐、夜雨锁秋声。
绵绵恨、问何时得,吹转雏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潇潇雨》描绘了一种深秋时节的孤寂与怀旧情感。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的情感交织,展现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无奈。

开篇的“吟堂秋梦冷”直接点明了时节和氛围,秋天的冷寂让人感到孤独,仿佛梦中也带着寒意。接着,“趁西风、断雁落边城”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寂感,西风和断雁象征着离别和孤独,边城则暗示了远离故乡的漂泊感。

接下来,诗人回忆起曾经的江边台榭,花浓露重、柳密烟昏的景色,这些美好的记忆与眼前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而“一片天边皓月,照足十分春”则表达了月光依旧,但曾经的春天已经不再,让人感到时光流逝的无情。

“多少探春客,销尽柔魂”则表达了那些曾经寻找春天的人,如今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热情与活力,只剩下疲惫的心灵。

后半部分,诗人追问春天去了哪里,但得到的只是琵琶声和泪水,象征着无法挽回的逝去。诗中的“三生杜牧,双鬓又星星”则借用杜牧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年华已老,双鬓斑白的无奈。

最后,诗人回想起曾经来过的重门,如今只剩下梧桐和夜雨,锁住了秋天的声音。绵绵的恨意无法消散,只能期盼着何时才能再次听到雏莺的鸣叫,象征着对未来的渺茫希望。

整首诗词通过对秋景的描写和对过往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情感深沉而细腻,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