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廖天寿去职归里(一九三九年)
朋友不易得,知己更因缘。
繄我与廖子,一见如故然。
志同而道合,性情不相偏。
唯我容癯癯,唯子腹便便。
结交重道义,形骸遑论焉。
叹我孤飞鹤,天涯年复年。
得侣素心人,其乐正无边。
剪烛夜风雨,把酒话蝉联。
何来歌骊驹,遽尔散华筵?
胡骑方骎骎,国难正维艰。
救亡匹夫责,何容卸仔肩。
知子心肠热,虚荣非流连。
别时方盛夏,风蝉鸣树巅。
孤鹤复孤飞,归轮破晓烟。
繄我与廖子,一见如故然。
志同而道合,性情不相偏。
唯我容癯癯,唯子腹便便。
结交重道义,形骸遑论焉。
叹我孤飞鹤,天涯年复年。
得侣素心人,其乐正无边。
剪烛夜风雨,把酒话蝉联。
何来歌骊驹,遽尔散华筵?
胡骑方骎骎,国难正维艰。
救亡匹夫责,何容卸仔肩。
知子心肠热,虚荣非流连。
别时方盛夏,风蝉鸣树巅。
孤鹤复孤飞,归轮破晓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好友廖天寿离职回乡时写的,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家国情怀。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珍贵的友情(前10句) 诗人用非常朴实的语言描述了和廖天寿一见如故的深厚友谊。他说真正的朋友难得,能成为知己更是缘分。虽然两人外貌差异很大(一个瘦削,一个富态),但志同道合、性情相投。他们看重的是精神交流,根本不在意外表。诗人把自己比作孤独的鹤,遇到廖天寿这样真性情的知己后,终于不再孤单。两人常常彻夜长谈,把酒言欢,这种知音相伴的快乐是无与伦比的。
第二部分:突然的离别(中间6句) 欢乐的相聚突然被离别打断。诗人用"骊驹"(离别之歌)和"散华筵"(宴席散去)的形象,表达了对分别的意外和不舍。但笔锋一转,指出当前国家正遭受外敌入侵("胡骑"指日寇),民族危亡之际,每个普通人都肩负着救国责任。这里既是对朋友离职的理解,也暗含鼓励:廖天寿并非贪图安逸,而是怀着热血去承担更大的责任。
第三部分:孤鹤再飞(最后4句) 描写送别时的具体场景。盛夏的蝉鸣声中,朋友乘坐的早班车冲破晨雾离去。诗人再次用"孤鹤"自比,与开头呼应,但这次"复孤飞"的描写更显落寞,暗示着战乱年代知识分子孤独坚守的普遍境遇。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瘦鹤"和"胖友"的对比展现超越外形的友谊,既幽默又深刻 2. 把个人离愁放在国家危亡的大背景下,小情感和大情怀自然交融 3. 反复出现的"孤鹤"意象,生动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孤独与坚持 4. 语言通俗但意境深远,比如"剪烛夜话""归轮破晓"等画面感极强的描写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能超越时空和境遇,而在民族危难时,个人情感最终都要让位于家国责任。这种既有温度又有力量的情感表达,正是其打动人心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