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其二 呈汉阳使君

大别我知友,突兀起西州。
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眸。
常记鲒埼狂客,邀我登楼雪霁,杖策拥羊裘。
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
黄粱梦,未觉枕,几经秋。
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
举酒一觞今古,叹息英雄骨冷,清泪不能收。
鹦鹉更谁赋,遗恨满芳洲。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是宋代文人王以宁写给汉阳使君(一位官员)的赠别之作,充满了对时光流逝、人生际遇的感慨,同时暗含对家国命运的忧思。

上阕(前半部分): - 开篇把"大别山"比作老友,用"突兀起西州"形容它巍峨耸立,十年后重逢依然秀美如初。"清眸"二字巧妙将山色拟人化,仿佛山也在凝视诗人。 - "鲒埼狂客"指豪放不羁的朋友,回忆当年雪后同游、披着羊裘拄杖登楼的潇洒场景。"山吐月"两句是神来之笔:夜将尽时,山峰"吐"出一轮明月,月光把江水映得透亮,连楼阁都仿佛浸在水中——画面既壮阔又空灵。

下阕(后半部分): - "黄粱梦"借用"一枕黄粱"典故,说人生如短暂美梦,转眼已过数个春秋。与友人偶然重逢后,两人健步如飞同游青山,看似豪迈,实则暗藏"时光飞逝"的紧迫感。 - 举杯畅谈古今时,突然情绪转折:想到英雄化为枯骨的凄凉,忍不住落泪。最后借"鹦鹉洲"典故(东汉名士祢衡在此作《鹦鹉赋》后被杀),表达才士不被重用的遗恨,让芳草萋萋的江洲也染上愁绪。

全词魅力: 1. 时空交织:十年跨度、昼夜交替、古今对话,形成宏大的时空感。 2. 情绪跌宕:从见山欣喜→追忆豪游→慨叹人生→忧愤时局,情感层层递进。 3. 明暗对照:秀丽的山水与沉重的家国情怀形成反差,乐景衬哀情。

现代启示: 诗人通过山水重逢的场景,告诉我们:再美的风景也抵不过时间冲刷,再深的友情终要面对别离,而个人命运在时代洪流中往往充满无奈。这种对生命短暂的清醒认知,以及对理想执着的追求,至今仍能引发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