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其二

长笛吹春久。
甚春人、春衣慈母,和春长守。
往日溪湾抛梦里,来去月明清漏。
定碧水、海棠新秀。
三十六株亲约略,恨东风、不与双红豆。
香有约,词初就。
无端栈道穿烟岫。
试中原、横戈草檄,少年身手。
几辈拂云骄马死,生护汉南移柳。
定絮影、波光邂逅。
万里春晖生草色,写嘉陵、天上黄河吼。
歌正好,花明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春天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变化,展现了一个游子对家乡、青春和理想的复杂情怀。

上阕开篇用"长笛吹春"营造温暖氛围,但"甚春人"三句突然转折,带出对母亲和家乡的思念。"往日溪湾"以下几句,通过梦境般的回忆,描绘家乡海棠盛开的美景,但"恨东风"又流露出遗憾——春风没能带来象征相思的红豆。

下阕笔锋突转,"无端栈道"三句豪气干云,展现少年壮志,渴望在中原大地建功立业。"几辈"以下却转入沉重,暗示战场残酷,但"生护汉南移柳"又见坚韧。结尾"万里春晖"等句气势恢宏,将嘉陵江与黄河的壮阔融入春景,最终在"歌正好,花明后"的明媚中收束。

全词最动人处在于三种情感的碰撞:温柔乡愁(春衣慈母)、少年热血(横戈草檄)、生命感悟(骄马死与移柳生)。作者用"春"贯穿全篇,但这个春天既包含海棠香约的柔情,又有黄河怒吼的豪迈,最后在战火与生机的交织中,升华为对生命循环的深刻体悟——就像冬去春来,毁灭之后总有新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