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元孚道人
梵宇章句客,佩兰三十年。长乘碧云马,时策翰林鞭。
曩事五岳游,金衣曳祥烟。高攀桐君手,左倚鸑鷟肩。
哭玉秋雨中,摘星春风前。横輈截洪偃,凭几见广宣。
尔来寤华胥,石壁孤云眠。龙降始得偈,龟老方巢莲。
内殿无文僧,驺虞谁能牵。因之问楚水,吊屈几潺湲。
曩事五岳游,金衣曳祥烟。高攀桐君手,左倚鸑鷟肩。
哭玉秋雨中,摘星春风前。横輈截洪偃,凭几见广宣。
尔来寤华胥,石壁孤云眠。龙降始得偈,龟老方巢莲。
内殿无文僧,驺虞谁能牵。因之问楚水,吊屈几潺湲。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道者(元孚道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一生,充满仙风道骨和浪漫想象。
开头四句像人物速写:这位道人本是文人("章句客"),却佩着象征高洁的兰草修行三十年。他常骑着碧云般的骏马,手持翰林鞭(文人象征),在仙境与尘世之间穿梭。
中间八句用一系列奇幻画面展现他的修行生活:他曾游历五岳仙山,穿着金光闪闪的仙衣;像传说中神医桐君那样攀采仙药,与凤凰(鸑鷟)为伴。秋雨中为美玉哭泣(可能暗喻对高洁品格的感伤),春风里摘取星辰,这些夸张意象都在表现他不同凡俗的精神世界。
"横輈"以下六句转入修行感悟:他曾在洪水中横舟渡险(比喻克服修行难关),通过打坐(凭几)领悟佛法真谛。后来在华胥国(道家理想国)醒来,独自在石壁云间休憩,直到神龙赐他偈语(佛经),灵龟老去化作莲台(象征修成正果)。
最后四句流露现实感慨:皇宫里没有真正懂佛法的僧人,连神兽驺虞(象征祥瑞)都无人能驾驭。诗人因此想到汨罗江水,像凭吊屈原一样为这位修道者感慨,暗含对现实世界缺乏真修者的叹息。
全诗用大量神话意象和夸张比喻,把修道生活写得既飘逸又深沉。表面写道人,实则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真修行者难觅"的遗憾。诗中"碧云马""摘星辰"等画面尤其生动,让读者仿佛看到一位游走在天地间的仙人形象。
陈陶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