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

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如彼双塔内,孰能知是非。
愚也骇苍生,圣哉为帝师。当为时世出,不由天地资。
万回主此方,平等性无违。今我一礼心,亿劫同不移。
肃肃松柏下,诸天来有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是唐代诗人王维在礼拜香积寺内的万回和平等两位圣僧的塔时所写。诗中表达了对圣僧的敬仰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开头两句“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意思是说,真正的智慧不是靠外力来驾驭和改变,而是顺应自然的变化,最终回归本源。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御化”和“乘化”,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如彼双塔内,孰能知是非”,诗人以双塔为喻,表达了对圣僧智慧的敬仰。双塔象征着圣僧的智慧,而“孰能知是非”则暗示了普通人难以理解圣僧的深奥智慧。

“愚也骇苍生,圣哉为帝师”这两句,诗人通过对比“愚”和“圣”,表达了对圣僧的崇高评价。圣僧的智慧让普通人感到惊骇,而他们的智慧足以成为帝王的老师。

“当为时世出,不由天地资”这两句,诗人强调了圣僧的出现是时代的需要,而不是靠天地的赋予。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圣僧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圣僧的智慧对时代的贡献。

“万回主此方,平等性无违”这两句,诗人直接表达了对万回和平等两位圣僧的敬仰。万回和平等是两位圣僧的名字,他们的智慧和行为都符合“平等”的原则,没有任何违背。

“今我一礼心,亿劫同不移”这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圣僧的虔诚礼拜。即使经过亿万年,他的敬仰之心也不会改变。

最后两句“肃肃松柏下,诸天来有时”,诗人以松柏为喻,表达了对圣僧的永恒敬仰。松柏象征着坚韧和不朽,而“诸天来有时”则暗示了圣僧的智慧超越了时空,永远存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圣僧的敬仰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智慧、自然和时代的深刻理解。诗中的比喻和对比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