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丞相成国吕忠穆公退老堂诗

晋公伐叛致太平,归来绿野勤经营。
沈沦不复经济意,晚节更为人所评。
文饶佐武取河朔,平泉草木罗清英。
功成未尝一寓目,镵石作记空传名。
何如堂堂渭川老,崛起自与天扶倾。
岁在作噩骇机发,忠臣愤叱思殒生。
氛埃不为紫霄蔽,日月却向黄道行。
壮年铁衣勤汗马,白首金鼎调和羹。
张皇国威起穨压,约敕吏蠹归章程。
羌戎破胆思寻盟,盗贼脱甲来输诚。
辕门诸将指呼耳,公有胸中十万兵。
锐然请老樊小圃,爨席却与渔樵争。
烟霞放目傲轩冕,水石步屧遗机衡。
虽然四海望不置,搴旒下瞩熙皇明。
宣王于今事北伐,周公不日歌东征。
迎还两宫天地庆,埽洒六合风尘清。
是时公归乃可耳,岂得遽适羲皇情。
祝公寿考如卫武,百岁箴儆谋群卿。
祝公功名如郭令,身与庙社同安荣。
忠诚向来金石贯,勋烈遂将天壤并。
他年升堂奉杖屦,愿留隙地诛柴荆。
但令公孙肯开合,不用野王来抚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历史上的著名丞相——吕忠穆公的故事,提供了他晚年归隐的背景和精神面貌,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下面我们逐段分析。

诗的背景

诗的开头提到,吕忠穆公曾参与平叛,使国家达到太平,但他在归隐时却更多地关心自然和人文环境,而不是继续执政。这里描绘了一位政治家从活跃的政治舞台退隐到宁静的生活中的转变。

诗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诗中提到了几位历史人物,如唐朝的魏征、李泌,以及宋朝的吕端。他们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治国良臣。诗中用这些人物的典故,来衬托吕忠穆公的卓越才能与高尚品德。

吕忠穆公的品格与成就

诗中描述吕忠穆公在年轻时就立下赫赫战功,为国效力,晚年则选择归隐,但是他的心仍系于国家的安危。他在归隐后依然心系国家,引领士兵征战,使边疆民族恐慌,盗贼归顺。他还重视法治,整顿吏治,让国家秩序井然。

归隐与自然

诗中的“渭川老”指的是渭水之滨的隐士,这里用以形容吕忠穆公的归隐生活。归隐后,他和自然为伍,享受自然的美好,同时也保持了对国家的高度关注。他“烟霞放目傲轩冕,水石步屧遗机衡”,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权力的淡泊。

后世的怀念与敬仰

诗中表达了对吕忠穆公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认为他像周宣王和周公那样,有勇气进行北伐和东征,恢复国家的太平盛世。诗中提到“迎还两宫天地庆”,意思是希望他能够重新出山,帮助国家实现统一和平。

对吕忠穆公的祝福

最后,诗表达了对吕忠穆公长寿的祝福,希望他能够像卫武一样长寿,永远为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诗中充满了对吕忠穆公忠诚和功德的赞美,以及对他再次为国效力的期待。

总结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吕忠穆公一生经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统一和繁荣的美好愿景。诗中既有对历史人物的赞誉,也有对当前形势的关切,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政治愿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