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高士形象。这位高士住在遥远的河上,没有世俗的名声,却与虚无的自然和谐相处。他的心灵通达,能够领悟深奥的道理,连皇帝都愿意追随他的道家风范。
高士不受世俗宠辱的影响,活得洒脱自在,仿佛飘浮在云端。他与天地自然为友,境界深远,普通人难以理解他的智慧和境界。
这首诗的核心在于赞美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生活方式。高士不受名利束缚,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这种生活态度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提醒我们不要被物质欲望和世俗评价所困,而要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吴筠
吴筠 (?一778年),唐朝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字贞节。一作正节。性高鲠,少举儒子业,进士落第后隐居南阳倚帝山。天宝初召至京师,请隶人道门。后入嵩山,师承冯齐整而受正一之法。与当时文士李白等交往甚密。玄宗多次征召,应对皆名教世务,并以微言讽帝,深蒙赏赐。后被高力士谗言所伤,固辞还山。东游至会稽,大历十三年(778)卒于剡中。弟子私谥“宗元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