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己酉春正月十有一日吾友张君汉臣下世家贫不能葬乡邻办丧事诸君皆有吊章且邀余同赋每一忖思辄神情错乱秉笔复罢今忽四旬矣欲绝不言无以表其哀因作古意四篇虽比兴之不足观者足知予志之所在则进知吾汉臣也无疑 其四

驱车上太行,中道车轴折。
停车卧辕下,骨断筋力折。
抚膺呼苍天,淫淫涕如雪。
古往与今来,此憾(一作恨)何时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困境中的无助与悲伤,同时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受。

诗的开头,主人公驱车上太行山,但中途车轴突然断裂,导致他不得不停下车来。这一情节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意外和挫折。车轴断裂后,主人公筋疲力尽,躺在地上,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他抚摸着胸口,向苍天呼救,泪水如雪般不停地流下。这一幕生动地表现了他在绝望中的痛苦和无助。

接下来的两句,“古往与今来,此憾何时绝”,则是对人生中无法避免的遗憾和苦难的深刻反思。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种遗憾和痛苦似乎从未停止过。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无情的感慨。

整首诗的意境凄凉而深沉,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力感和对命运的不解。诗人通过这种形象化的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人生中的挫折和痛苦,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段克己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