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

黯淡四山暮,凄凉千里秋。
功名常叹老,衰病岂禁愁。
孤雁影谁伴,乱蛩吟不休。
一身天外客,云尽是乡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黯淡》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天傍晚时分的孤独与忧愁。

诗的开头“黯淡四山暮,凄凉千里秋”描绘了四周的山峦在暮色中显得暗淡无光,整个秋天的景象都充满了凄凉的感觉。这里的“黯淡”和“凄凉”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接下来的“功名常叹老,衰病岂禁愁”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功名无成的叹息,以及因为衰老和疾病而无法摆脱的忧愁。这两句直抒胸臆,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

“孤雁影谁伴,乱蛩吟不休”中,诗人将自己比作孤雁,没有同伴,只有自己的影子相伴。而“乱蛩”(即蟋蟀)不停地鸣叫,更增添了夜晚的寂寥。这两句通过比喻和环境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

最后两句“一身天外客,云尽是乡州”表达了诗人感觉自己像是一个来自天外的客人,远离家乡,漂泊在外。而“云尽是乡州”则暗示着故乡在远方,遥不可及,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凄凉景色和自身的孤独境遇,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功名无成的感慨,以及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诗中的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赵汝鐩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

0